首页 新闻 > 正文

仝小美:情洒人生终点站

 ——新疆和田地区优秀共产党员、殡仪馆副馆长仝小美访谈录

环球殡葬网 鲍元

11.png

仝小美为给逝者以尊严,将绢花护灵首次

22.png

刚从重庆职业学院毕业的仝小美

2019年10月,“北京绿色殡葬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新疆和田地区殡仪馆副馆长仝小美撰写的“西部地区殡葬改革的现状、难点及建议”一文,喜获西北5省区唯一一篇优秀论文奖。这是她继今年8月份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民政厅推荐,应邀在贵阳举办的“全国殡葬法制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之后的第二次代表和田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一切为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

位于市区南郊的和田地区殡仪馆共有职工12人,其中维族职工7人,担负着和田市区及周边县市汉族群众殡殓治丧的繁重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流动外来人口的增加,每年的殡仪安葬业务都在快速的增加。

2018年4月,和田地区民政局党组决定,作为副馆长的仝小美,接替下乡扶贫的老馆长主持全馆工作。

殡殓葬祭与一体,是和田地区殡仪馆的一大特点,占地630亩的偌大一片,包括着30亩地的殡仪馆和600亩地的安葬陵园。该馆每年火化及土葬遗体250具左右,接待治丧群众2万多人次。加上墓区安葬的5000多位逝者,每年接待前来祭扫的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如果放在内地,如此大的服务群体及工作量,对于毕业于殡葬学院科班出身、已经有着12年从业经验的仝小美来讲,应该是驾轻就熟。但是,和田的殡葬习俗及管理状况,没有小美刚开始时想的那么简单。当她信心十足开足马力,想为和田的殡葬改革事业有所作为时,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扑面而至。她没有在非议和压力面前屈服,而是在局党组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尽其所能做了自己想做、该做也做成的事!

33.png

装饰一新的告别大厅

和田市区及周边的汉族群众去世之后,一般都是赶快通知殡仪馆,先把遗体拉到馆里冷藏存放择日告别或安葬。这就使得该馆的接尸业务,绝大部分都在每天凌晨的1点至8点间。职工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的轮流转。单位发放一些加班费、夜班费给予补贴习以为常。不巧的是,就在仝小美上任没几个月,纪委根据中央精神,清理违规发放加班补贴等,这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投下了不小的阴影。作为党员干部的仝小美尽管心里很委屈,但不得不在带头退还所领取费用补贴的同时,还在做其他职工的工作,常常再有夜间加班布置工作时,就显得很被动。

为了让客户满意,首先得让职工满意,这是小美的最新管理理念。过去职工没日没夜的工作,一日三餐都很困难,因为单位没有可供职工就餐的食堂。为了解决这一痛点,仝小美任职不久,就经过全盘考虑,投资30万元在单位筹建起了一个卫生清洁、符合餐饮标椎的的职工食堂。费用职工自付为主,单位适当少量给予补贴,让职工们无论出车加班早晚,都能喝上一碗热汤,吃上一顿可口的热饭。

55.png

仝小美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学习

为了整治治丧环境,她利用开会学习外出的机会,到上海、浙江等地,如饥似渴的观摩人家的服务流程,吸取人家的环境布置长处为己所用。为了方便远方长途奔丧来的客户休息方便,投资20多万元,将办公楼上三楼的休息室配置完善,做成了能接待客户食宿的宾馆。为了既要把公墓、殡仪馆后期配套工程做好,又要能省则省,仝小美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购置了挖掘机、装载机、洒水车等工程机械设备,还自办了一个水泥砖厂自产自用,极大的方便了公墓建设及客户安葬。

南山公墓始建于1974年,是和田市区及周边唯一一处汉族公墓。由于过去没有统一的规划,大坑多多,石块遍地。更因为干旱缺雨,多年来寸草不生。为了给客户营造一个温馨的祭扫环境,仝小美首先对整个园区做了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量力而行的分步实施。没想到计划一出,反对的声音就一直不断。

面对杂音,仝小美没有止步。她利用自购的挖掘机削高填低,大坑不见了;换土压沙,引来源源不断的河坝冰山融水,植树发了芽,荒滩长出了片片新绿。经常前来参加葬礼及祭扫仪式的市委市府领导,看到南山公墓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赞不绝口,社会各界祭扫群众,也为园区的改变而拍手称快。

在戈壁荒滩上,她成就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

仝小美是2007年元旦刚过来到和田地区殡仪馆,成为和田历史上第一位大专毕业的殡葬女工。

77.png

尽忠报国服务社会是仝小美的追求与志向

88.png

请仝小美在征询客户意见

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山东,来到大漠戈壁“风吹石头满地走”的丝稠古道重镇和田,很长时间难以适应。但作为一名在校读书时就被组织吸收入党的年轻人来讲,她硬是顶住压力,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干旱风沙气候环境,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驿站使者”,12年来,经她送别或安葬的死者多达2300位,火化、整容、化妆、葬礼主持等所有工种,她都驾轻就熟。

在单位工作有20多年的火化工谢付圣告诉笔者,仝小美刚来殡仪馆时就是先做火化工,后做整容化妆。那时还在老馆,设施环境都没有现在这么好,面积只有4.5亩地的殡仪馆,告别、火化、骨灰寄存、棺木生产等都挤在一块,她家就住在殡仪馆内。每逢哪位职工应该值班但家里有事,或者节假日,几乎都是仝小美替职工们值夜班。

从1984年就来单位工作至今的李建斌告诉笔者,仝小美刚来时虽然还是一位20岁出头的姑娘,却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记得有一次是和田附近的皮山县至墨玉的公路上发生一起车祸,一家4口开着一辆三轮车,被其他车辆撞飞到路沟里。殡仪馆接到交警电话之后,我们单位除留下值班的以外全部出动,等把遗体接运回来后,立刻开始清洗缝合,小美因为年轻胆大,给遗体的擦洗缝合以她为主,其他同志配合。

还有一次是发生在和田市区的凶杀案件。当职工们按照公安相关部门的安排,将尸体拉进殡仪馆时,是仝小美从给死者伤口清理到换穿衣服,当有的职工看到死者身上还插着被刺的凶器时都有些害怕,但小美一点都不紧张,而是慢慢的将凶器从死者身上拔下,再为他抚平伤口穿上衣服。

殡仪馆资深整容工董玉凤虽然已退休在家,但当接到笔者的电话,想了解当初仝小美刚到和田的工作情况时,依然赞不绝口的说:“我是从心里很佩服她。我过去虽然做整容防腐十几年,那是半路出家,给人家大学来的人没法比。她来了之后,我也身体不好,基本上就不再做了,整容、化妆全是她的。”

99.png

仝小美获得和田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董玉凤告诉笔者,当初单位之所以要聘请她来和田,就是因为从那时起,他们每年的业务量越来越大。过去和田在没有殡仪馆一条龙服务时,整容化妆穿脱衣都是自家在医院做,后来随着殡仪馆人才的引进,服务项目的不断拓展,客户及医院内的殡葬业务基本上都转向殡仪馆了。

就在仝小美就来和田之前的4个月前,有一位山西运城籍的复转军人张菲,也来到殡仪馆做了火化工。半年之后,这对年龄相同的有情人终结眷属。

他们的婚礼简朴而庄重。因为这时的他们两,都属于无车无房、双方还有爹和娘的“贫寒”家庭,仝小美没有像同龄人那样要一分钱的彩礼,这让张菲及家人也很感动。张菲调侃的说,我们两个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谁都别嫌谁!就在殡仪馆给的临时房里,一对新人走进了他们的新婚殿堂!

如今,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依然为了单位的工作时常彻夜难眠。和田的习俗,有许多汉族人去世后是不能在家过夜的,70%左右的遗体都是在每天的凌晨1点至8点前后接到殡仪馆或火化或存放。就在前不久的10月27凌晨,从1点到7点,就有5位逝者去世,家人来电要求接尸。当天的所有司机都出动外跑,最后只好派一位临时司机上阵。由于司机路况不熟需要带路,仝小美只好在凌晨3点,叫醒了熟睡中的只有3岁的孩子,担心他害怕,打开了房间的所有灯光后,告诉他说,妈妈的一个朋友有事,要出去一下,你要上厕所就自己去,妈妈一会就回来!

殡仪馆职工家的孩胆大,一个3岁多的孩子,独守空房到天亮,对他们而言也是“早已习惯了!”

知恩图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仝小美出生于山东巨野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就因舅舅舅妈都是做教师的,从进高中就想毕业后当老师的仝小美,在参加2004年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进入普通大专的报名序列。心里没谱的仝小美,只能等着班主任老师给推荐专业。

“就报这个吧,殡葬专业,”班主任老师说,“是国家正规大专,将来好就业。”

考上大学要去大城市读书的喜庆劲还没散去,就在即将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读书的前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家人好不容易积攒起来拱小美去读书的5000块钱被小偷盗走了!本来知道他家穷,就怕上学要去借钱的有些亲戚邻居都来说风凉话了,一个姑娘家,还上什么大学,干脆出去打个工,找个婆家嫁了算了!

111.png

仝小美在书店查阅相关书籍

为了完善管理制度

仝小美在书店查阅相关书籍

为了生存,多年来在外打工久经风霜的老父亲既很伤心,又很冷静。是他力排众议,抓紧将部分留存喂牛的玉米、还有几颗大树通通卖掉,另外还借了邻居1000多元,终于筹够第一年的读书费用,安慰小美说,“家里再难,我也要也要供你去读书!”

心存感激的小美接过父亲筹够的5000块钱,为了能省下几百元的路费和邮费,她拒绝了父亲要亲自送她去重庆,决心自己带着现金上路。

从小在家没有出过远门的仝小美,第一次来到大城市重庆,感到啥都新鲜。从小吃着窝窝头长大的她,来到校园能够每顿餐吃上白色的大米饭就感到心满意足。在刚入校时一连几个月咸菜都很少吃,就知道吃白米饭。就在十多年后的2019年8月份去贵阳开会时,见到老同学,都还想起同学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给仝小美来碗大米饭!”

读书三年,20岁左右姑娘们,有谁不爱时髦打扮?可是,至今同宿舍的校友们都还记得,小美在校期间,几乎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她知道家里为了积攒一点钱,父亲整年在外打工风餐露宿。因此她省吃俭用,生活费一直就控制在1.5元左右。宿舍的同学巫兴聪看到她一直舍不得买一件衣服,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人把不再穿用的衣服都打包邮寄过来,送给了仝小美。时间长了,同学们都知道她家里困难,月末聚会从来都不让她出份子钱。

仝小美在读三年,每年都是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成绩始终都在前三名。就在读大三的时候,作为学生会学习部长的她,毕业前夕,被吸收为光荣的中共正式党员。为了不让家中的老父亲再为自己的学费发愁,她主动找到系食堂做刷筷子洗碗的钟点工,暑假期间站街头发广告。后来学院安排实习,她先后到了重庆石桥铺殡仪馆、龙居山陵园去实习。她就是用奖学金、助学金、实习及打工挣来的钱,交上了后来两年的学杂费。

2007年8月,就在她为就业找工作而发愁时,学院老师很快告诉她,新疆乌鲁木齐兵团殡仪馆要招人。她很快与新疆取得了联系,并同意她去试试。就在她带上行囊准备应聘的路上,不幸再次发生,她被出租车给撞了!

就在她因为意外车祸而在重庆住院的十几天后,不远千里来到乌鲁木齐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殡仪馆应聘时,她已错过招聘时间而无法留用。后经老乡引荐,阿克苏殡仪馆同意让她去试试,带着一线希望,她不远千里又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

阿克苏殡仪馆是南疆最大的一家殡葬服务单位,年火化遗体1600余具。仝小美刚来的时候,先是在车间做保洁,后来看到负责整容化妆的王明杰师傅,常常因为业务多人手不够,就主动帮师傅做这做那,渐渐的赢得师傅的好感,后来就把她要到了化妆整容组。

开始的时候,王师傅为了考验仝小美的胆量,故意在每天一早叫她自己去冷藏间检验尸体。冷藏组合柜又高又大,仝小美开始时站在地上,看不清最上面的冰柜温度及尸体情况时左右为难,师傅就告诉她,搬个凳子上去不就看到了!

2007年9月的一天,新疆和田地区殡仪馆的谢师傅等人去阿克苏参观。当他们看到在诺大一个车间里,有个小姑娘一人在那里整容化妆忙前忙后,很是欣赏。他们过去后悄悄的告诉她,和田殡仪馆很需要像她这样的大学生,如果愿意去,工资待遇比这里高,能给一间宿舍,好了还可以考编。

为了职工方便生活,新建起来的职工餐厅

仝小美把想去和田殡仪馆工作的想法告诉了王师傅。王师傅听了她的想法之后,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语重心长的说,你想去我支持你!可是,就目前来说,你的整容化妆技术毕竟经历有限。这样吧,从今往后,所有的整容化妆你先来做,做不了的我再告诉你怎么做。就这样,在其后的两个月里,仝小美在王明杰师傅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上百具各种死亡遗体的缝合整容及化妆。当王师傅看到仝小美能面对各种复杂遗体,从容不惧让客户满意时,高兴的说:小美,我完全放心了,你去吧!就这样,2008年元旦前夕,仝小美告别阿克苏,又踏上了南疆中的南疆和田之路,开始了新的历练!

据不完全统计,近12年来,和田地区殡仪馆先后火化、安葬遗体2430余具,仝小美至少参加了90%以上遗体的整容、化妆及安葬服务。

由于仝小美突出的政绩表现和无私奉献,2016年,她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7月,被中共和田地区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