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医学子回乡看齐鲁: 赋能景点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强对乡村新型农业结构赋能乡村振兴现状的了解、助力乡村振兴发展,1月10日至22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博极精勤调研团围绕“农旅双链:新型农业结构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这一课题,在日照市陈疃镇展开了为期12天的调研活动。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以此为背景,调研队先后走访了陈疃镇蓝莓种植基地、1971研学基地、莓香河畔扶贫项目,参观了当地民宿建设等,深入了解陈疃镇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促进发挥陈疃镇的典型作用,为广大农村加快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借鉴。
第一站:村庄问卷调查
1月10日到1月11日,调研队员在日照市陈疃镇上蔡庄村和下蔡庄村展开了问卷调研工作,获取调研信息。调查问卷围绕“农旅双链:新型农业结构赋能乡村振兴的的现状”主题进行采访,不少受访民众表示很感兴趣。通过填写调查问卷,队员们了解到蓝莓种植产业的发展为陈疃镇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加之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宣传推广,种植产业极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这让队员体会到新型农业结构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第二站:1971研学基地
1月13日到1月14日,调研队到达日照1971研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基地主要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基本主线串联各项活动项目,突出滨海研学实践体验和日照特有手工艺研学教育。在工作人员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住宿区、户外拓展区等区域,也体验了许多供基地师生参与的专项训练。基地设备先进、活动丰富,为理论学习提供实践机会,切实让学生亲身体验。陈疃镇通过新型教育模式,将“旧时光”与“新概念”结合,赋予老学堂新生的同时,也为陈疃镇打造“农旅双链”新模式提供了教育基础,对陈疃镇进行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第三站:蓝莓种植基地
1月15日、16日两天,博极精勤调研团来到了陈疃镇蓝莓种植基地。在这里,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了蓝莓种植环境,了解到陈疃镇蓝莓种植业的特色。
上午,队员们在蓝莓加工厂厂长的带领下参观了蓝莓产业基地。厂长告诉队员们:“近年来陈疃镇重点突出培植蓝莓种植业特色亮点,建立了以土地流转规范化、企业发展规模化、基地生产标准化“三位一体"的蓝莓发展机制,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厂长自豪地说:“我们全镇有机蓝莓种植达到9600亩,还荣获了山东省名优特经济林蓝莓之乡的称号呢。”随后,厂长带领队员们下地体验蓝莓的种植,队员们就蓝莓的生长特点等问题与厂长进行了讨论学习。
第四站:蓝莓产业园
1月17、18日调研队员走访了现代农业蓝莓产业园(又称莓香河畔扶贫项目),对陈疃镇的蓝莓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7日上午,项目相关负责人带领队员们参观现代农业蓝莓产业园,产业园位于陈疃镇山海路北侧、石寨河东岸,是一片整齐划一的蓝莓大棚。负责人介绍:“我们莓香河畔扶贫项目是东港区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670亩、总投资5385万元,计划建设116座冬暖式塑料大棚。”负责人感叹道:“陈疃镇是莓香小镇,我们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全镇的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们致富!”
不仅如此,东港区陈疃镇副镇长潘维波还告诉我们说:“2017年到现在这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就新招引蓝莓企业七家,投资1.28亿元,沿山海路、石寨河沿线,新发展露天蓝莓一万亩,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随后,队员们还参观了莓香河畔扶贫项目沙盘,积极和负责人就项目进行讨论,从大学生的角度对扶贫项目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为莓香河畔扶贫项目发展贡献大学生力量。
第五站:特色民宿
为进一步了解旅游建设中的民宿建设情况,1月19日到20日,队员们在下蔡庄村李宗双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陈疃镇的特色民宿建设。
队员们沿着蜿蜒的田园小道,走进了民宿。这是一个二层小楼,面朝农田,周围种着一簇簇月季和冬青。队员们发现,与一般民宿不同的是,陈疃镇的民宿结合了当地的蓝莓文化,利用了原有的农庄、农田、农舍等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休闲—田园牧歌的一体化服务。一位当地居民笑着对队员们说:“民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宾馆,它的意义是人们对慢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对田园的回归。”
为进一步了解陈疃镇近年的变化,队员们一起来到村民家里,通过走访询问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队员们首先来到蓝莓种植户许大妈的家中,大妈送上当地特色的蓝莓、板栗,热情的回答队员们咨询的问题。队员询问起村里的变化,许大妈止不住笑意地说:“自从我们进行蓝莓文化节等活动以后,蓝莓的销量大大提高,我们农民的腰包都鼓了不少。”整个下午,队员们通过一户户走访调查,发现陈疃镇从单一销售模式转化为“农旅双链“的新型农业结构后,蓝莓销售模式逐渐变得多样化,村民们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一颗颗小巧的蓝莓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梦想。
从村民介绍中队员们了解到,陈疃镇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的技术来增产,于是队员们决定前去参观山东省农业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项目。
第六站:水肥一体化基地
1月22日,队员们在经理的带领下走进水肥一体化基地。通过经理的介绍了解到,当地采用的农业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项目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管理大棚的科学系统,通过相应的感应设备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无需大量的人工操作,是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要工具。可以监控农业大棚中蓝莓的情况,用智能数据统计分析,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省时省力。同时可根据蓝莓的需求自行调节,实现了科学性管理。这种新型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蓝莓的产量,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力量能够让人民生活的产生巨大改变。
日照市陈疃镇以蓝莓种植产业为主打经济,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将旅游流量作为带动农产品销售的动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创新景点式生态农业模式,完美实现了继当地经济转型之后的又一次华丽蜕变。日照市陈疃镇的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已成为本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新的经济力量正在茁壮成长。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陈疃镇的新型景点式农业结构模式有了深刻了解,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并且更加充分地了解了“农旅双链”这种新型农业结构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博极精勤调研团谨遵校训,鼓足干劲,脚踏实地,为打响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为农民致富构建理想蓝图。